1. 首页 > 主力动向

看好市场估值修复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大增

看好市场估值修复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大增

【看好市场估值修复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大增】险资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市场不仅关注其举牌动向,更关注其对权益市场的研判。昆仑健康保险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权益市场当前处于高赔率位置,中期积极信号已经出现,权益市场估值修复可期。

近日,阳光人寿认购IPO股份触发,引发了市场关注。截至10月25日,《日报》记者梳理中国行业协会官网数据了解到,年内险资举牌次数合计已达9次,超过2021年、2022年两年次数之和,总耗资已超过10亿元。

险资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市场不仅关注其举牌动向,更关注其对权益市场的研判。昆仑健康保险相关负责人日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权益市场当前处于高赔率位置,中期积极信号已经出现,权益市场估值修复可期。

年内险资9次举牌

尽管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市场波动较大,但险资举牌热情不减。

除近期阳光人寿认购天图投资IPO股份触发举牌外,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险资年内其他8次举牌分别为:阳光人寿举牌;长城人寿举牌及;保险和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4次举牌;举牌。

对比来看,2022年险资共有7次举牌,其中5次主动举牌、2次被动举牌。而2021年则仅有1例险资举牌。整体来看,今年险资举牌热度回升。

就今年险资加大举牌力度,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以来资本市场出现较大跌幅,今年险资机构希望把握估值低点的机会,配置权益资产;而且,当前市场仍处于下行周期,预期权益投资更能穿越周期,更好地匹配负债成本,因此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或将是目前险企共识。

二是,从今年开始,上市险企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在新准则下,股票投资会反映市值波动,因此险企通过举牌来实现权益法核算,从而可以减少当期损益的波动性。

非银金融首席郑君怡对《证券日报》记者补充表示,今年险资举牌次数增多与三方面原因有关:一是政策支持保险业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二是今年宏观经济向好,险企预期权益市场将会回暖;三是举牌标的部分为港股,其目前估值水平较低。

与此前几年险资偏爱举牌上市房企、上市金融机构不同的是,今年险资举牌标的多分布于基础设施资产项目建设、高新技术、等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行业,今年被举牌的6家上市企业中,有5家涉及以上行业。

“由于险资的长期投资属性,保险公司更倾向于配置回报稳定和具备长期成长性的股票,当前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险企在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新基建等领域加大投资布局,也符合其自身定位和资金特性。”周瑾表示。

不过,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尽管今年险资举牌热度有所复苏,但远不及2015年前后险资动辄一年数十次的举牌频次。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认为,早期的险企举牌,一方面的确有企业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激进的投资来覆盖负债端成本。而现在保险业预定收益率已经降低到较低水平,险企举牌更理性,更多体现为险企正常投资经营行为。

多重因素促进险资入市

除举牌动向之外,市场也较为关注险资对权益市场整体布局。

有大型保险资管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当前,中枢仍呈下行趋势,传统固收投资面临收益率下行、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等挑战,因此加大权益投资具有战略意义。”

郑君怡预计,“未来险资仍会加码权益市场投资。一方面,从估值角度看,目前A股、港股市场均位于估值低位,未来有较大概率进行回升,现在加大对权益资产投资具有较高的配置价值。另一方面,险资负债久期较长,需要长期资产进行匹配,而股权投资正好符合这一特性。随着宏观经济复苏,大多数企业向好,长久期、高价值投资更能吸引险资入市。”

从政策面看,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释放保险企业权益投资空间。

随着多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业内预期保险资金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中长期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英大证券策略研究员惠祥凤认为,后期政策会采取更多措施鼓励国内保险资金提高入市比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5-228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