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入门

十大机构论市:趋势向好 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

十大机构论市:趋势向好 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


K图 000001_0

本周上涨0.14%,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当前A股估值处于底部,政策正在持续加码,年内第二波上涨徐徐展开。我们此前已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维度对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A股有望迎来年内第二次机会。估值方面,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的大底,4月末和10月末时A股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比、破净率等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底部区域,详见表1.从基本面指标看,我们根据05、08、12、16、19年5次市场见底的经验总结,底部反转均伴随着五大类领先指标中三项及以上企稳,当前政策、财政政策、制造业景气度、汽车销售这四类指标已经回升,最近几月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也走平,基本面指标回暖确认A股在4月末和10月末形成的底部较扎实。

在12月,预计“新二十条”优化过程中将逐步形成常态化防控的新稳态,房地产“十六条”等稳增长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将逐步形成经济弱势恢复的新稳态,新稳态渐行渐近,将夯实经济中期修复的基础;美元加息节奏拐点确立,国内货币政策集中发力,提供A股估值修复的支撑。当前市场特征亦表明A股中期全面修复的趋势高度明确,只是短期修复节奏有所放缓,当前正处于政策驱动的上半场,建议提高仓位,均衡配置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

(1)2023年宏观复苏路径研判。2022H2随着国内中下游企业生产、投资意愿逐步复苏,“有效供给”释放已逐步得到验证;2023年的挑战在于国内“增量需求”的复苏路径,即消费能力、消费信心的修复。背后的支撑逻辑有三:一是企业利润改善或带来居民薪资上修;二是疫情逐步缓解的假设下,服务业就业、薪资持续回升;三是在“需求-投资”正向拉动下,CAPEX扩张将有利于进一步拉动消费能。(2)2023年市场流动性形势与趋势研判。市场剩余流动性修复逻辑仍将持续演绎。一方面,国内流动性驱动力正逐步增强;另一方面,海外流动性掣肘影响将趋于下降,甚至对国内流动性形成“正向反馈”。(3)微观视角:挖掘行业基本面“反转”路径与机遇。2023H1风格主线:成长与消费;2023H2风格或切换至:消费与周期。2022Q4~2023Q1我们基于三季报挖掘行业盈利拐点及预期拐点的机会;同时,中长期行业比较来看,我们挖掘那些:既具备生产/扩张能力,又具备生产/扩张意愿,甚至已经进行资本开支的细分行业。

1)阶段性市场风险偏好收敛,带动市场资金向当前仍处于相对“人少的地方”、且有避险属性的国企央企等权重板块分流。2)近期各类政策、事件也密集催化。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11月22日国常会要求“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随即央行于11月25日宣布降准0.25%,同样对权重板块形成催化。3)国企央企本身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存在估值修复的动力。截至11月25日,万得央企指数9.5倍的PE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4.3%的历史极低水平。

1、从风格趋势的角度,低估值趋势占优的可能性较小。2、从风格轮动的角度,目前可能处于【第三阶段】的后半场了,后续可能可以开始关注一些成长方向,也就是重新回到【第一阶段】的机会比如:(1)11月大幅跑输的大安全(、等)。(2)7月以来由于拥挤度过高(成交额占比大幅提升)开始调整的赛道方向,目前拥挤度终于消化到了比较低的位置,可以开始逐步关注了,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①成交额占比高,大多是短期兑现的充分条件,比如今年7月初,我们就提示了这个风险。②成交额占比低,不一定是买入的理由,还要考虑景气度趋势。③围绕“内需”&“与总量经济关系不大”两个关键词,重点看好:海风、大储、。

近期稳增长政策加速落地,对市场预期提振效果明显,但当前疫情优化防控政策、稳楼市政策及宽松效果仍待验证,A股市场仍处修复阶段,或将维持震荡走势。结合我们对国有企业盈利和估值的梳理,具体配置建议关注政策发力方向:1)稳楼市政策持续加码,受益于“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提振预期的大金融板块,包括、房地产链条相关的优质国企标的,有望迎来估值修复;2)国家安全体系长期投资机会,国防军工、通信、能源资源等领域中低估值且基本面稳健的龙头国企。

相关概念股的超额收益基本出现在慢牛或熊市时期,企业在市场估值偏低时更易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整合资产,而在牛市时期国企改革概念则弹性较弱。一方面在于引进战略投资者、资产重组及整合上市易发生在市场相对偏弱时期,这一阶段大型国企可通过较低成本的,同时市场法资产价值评估也使得混改入股价格也相对偏低,因此国有企业更易在这一时期通过一系列改革与重组提升公司价值。另一方面在于市场偏弱时期行业轮动速度加快,市场缺乏明显的行业主线时,包含较多行业成分的主题概念投资往往表现亮眼,特别是央企往往具备逆周期以及高股息属性,易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与分歧时凸显防御价值。

回顾2009年以来历年“春季行情”或“跨年行情”,推动行情的核心逻辑来自三个方面:1)年初信用冲量推动市场宏观流动性充裕,2)1-2月宏观数据真空期带来的盈利预期切换,以及3)对新一年政策的憧憬带来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受到2020年疫情带来的基数效应影响,2021年全年的经济和政策节奏都出现明显的变化,传统“春季行情”演变为11-12月的“冬季躁动”。信用拐点的出现叠加货币和财政政策前置发力,为“冬季躁动”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而更加关注分子端变化也使得市场更加关注11月真空期的盈利预期切换。我们认为今年的“跨年行情”与去年相比虽然起点更晚,但是持续的时间与修复力度会更强,风格上也会更加偏向价值。

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疫情优化落地,地产政策改善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利好“”等事件催化下,A股迎来反弹行情,但近期疫情扰动加剧、防疫政策加码担忧对整体反弹节奏产生了扰动。展望12月,我们认为反弹格局未变,行情仍将延续。一方面,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增长定调偏积极,地方防疫层层加码乱象纠偏,美联储加息节奏偏缓和,均有可能提振市场偏好;二方面,当前经济增长面临压力不减,但市场已进行充分预期,明年增长预期更加重要,预计有望设定在5%左右;三方面,降准显示货币政策基调未转向,流动性仍予以呵护。配置上建议结合当前主题热点与中长期确定性机会:一是中字头国企有望持续获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预期,关注传统基建与新基建通讯龙头;二是防疫政策优化和纠偏带来、医疗设备、仍可为;三是具备中长期占优机会的成长赛道,包括风光储、等,半导体自主可控,信创军工等安全领域需关注催化剂出现。

A股仍处于修复性行情中,但经济基本面的扭转难以一蹴而就,在疫情反复、债市波动等影响下,市场情绪受到扰动,价值和成长行情出现“跷跷板效应”。展望后市,我们预计不太会出现类似于2014年年底“低估值蓝筹”行情“一边倒”的现象。当前市场微观资金面并未出现显著宽松,外资、公募等增量资金入市有限,私募仓位也回落至近三年低位。在存量博弈的背景下,A股将呈现板块和风格快速轮动的特征。价值板块短期大幅反弹后,建议仍以均衡配置为主。行业配置上,关注三条投资主线:1)受益于政策边际调整的,如“房地产”等;2)景气度高的成长类行业,如“”等;3)与“安全、发展”相关的,如“信创、自主可控、中药”等。

(文章来源:研究中心)

本文由锦鲤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227331-0.html